新富町文化市場位置在萬華區三水街七十號地址,接連東三街市場,距離廣州街上剝皮寮歷史街區不遠之處。從空拍圖片來看;新富町文化市場是個半顆雞蛋殼形狀的二層樓的建築物。該棟建築物興建於日治時期的一九三五年,物換星移下的變遷過程,猶如一部連連戲劇的轉折。 這就讓小編娓娓道來這新富町文化市場的變遷史!!!
然而,新市場的榮景不長,開幕後不久便受到附近流動攤販的生意擠壓,又加上官方採行民生物資配給制,新富町文化市場的運作於是在時局的影響下陷入停頓。除了萬華在地攤商之外,許多從中南部北上發展的青壯年,也紛紛在新富町文化市場周邊落戶,在新富町文化市場的發展同時,市場外三水街的攤販也隨商機而聚集,逐漸影響新富町文化市場本館內攤商的營運。為了解決這個狀況,曾有新富町文化市場與三水街攤商代表向市府提出新富市場擴建案,希望透過綜合市場大樓的興建,統一收容新富町文化市場攤商及在地流動攤販,唯擴建計畫最後並未實行。
社會環境的轉換,加重了新富町文化市場的困局。多數攤商在生存壓力下被迫遷出、另尋營業地點,市場內的攤位被當成置物、預備食材的後場,僅剩位於大門附近、緊鄰東三水街市場的雜貨店、豬肉攤與裁縫店,依靠地利之便勉力經營著。前代的攤商經營者逐漸年老退休,他們的孩子多半離開市場、另謀生計,市場內的昔日活力終於無以為繼。
西元二零零五年過後,是新富町文化市場從歷史價值的角度被看見的轉折時期,長期的發展停頓,反而保留下日治時期的建物原貌,於西元二零零六年正式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數年後古蹟內的攤商陸續遷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至西元二零一零年起開始推動都市果核計畫。並且進駐新富町文化市場;並於西元二零一三年台北市政府市場處完成空間修復。以新舊並存之空間活化形式,開啟第三個據點,期許成為艋舺古城的新觸媒。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將新富町文化市場基本經營思維可歸納為三大方向:將市場建築轉換為飲食教育的場域、使古蹟作為在地社會議題討論的基地、讓場館成為連結在地與外部社群的溝通平台。在空間使用規劃上,內設置餐桌學堂、巷仔內教室、展演空間、市場史脈絡常設展、明日咖啡店複合式餐飲空間等。
經由上述本文章介紹後你是否和小編同感呢??新富町市場日治時期八十四年前興建開始從舊市場的髒亂與複雜的環境,到如今轉變成為多功能性的空間。遊客來此可以喝著明日咖啡店的下午茶輕食餐飲、巷子內教室聽著各類講座課程、在廚藝教室學習烹飪技藝等等的享受、觀看常設性展覽的藝文氛圍。新富町文化市場是最具有文化性質的舊市場轉型的空間代表典範,更是市場級別的博物館。
~~~~新富町文化市場相關資訊~~~~


週二至週日PM 10:00-AM18:00
每週一休館
交通方式
路線1-搭乘 1、9、202區、242、624、907、藍28、和平幹線 於「昆明街口」站下車,步行至和平西路三段81巷進入。
路線2-搭乘 9、38區、49、62、201、205、234、242、264、527、601、624、658、藍29 於「龍山寺(康定)」站下車,步行至三水街進入。
捷運龍山寺站3號出口左轉步行至和平西路三段81巷進入。
艋舺公園地下停車場(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145號地下室)
萬華區行政中心地下停車場(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120號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