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IMG3612.JPG

一個城市偉大,不在建築物高度,而是在他的歷史的深度。城市裡的舊城區不應該走向頹圮,而是透過能量復興讓歷史遺韻和人文況味呈現出來。百年來孕育出繁盛的商業活動、豐富的常民生活和悠久的民間信仰。 當舊城區的風華褪去,如何注入新生命,彰顯其人文特色並推動 產業復甦,是新竹市再生重要的一環。 國定古蹟東門作為新竹市門戶;由此可看出城牆代表城市歷史韻味

新竹市東門圓環相關資訊::

Highlights info row image

新竹市東區東門圓環口

Highlights info row image

03                521        6121

Highlights info row image

開放空間

(無時間限制)

Highlights info row image

國定古蹟

新竹市城牆起落

CIMG3619.JPG

CIMG3626.JPG

綜觀世界主要城市中,人類在城牆而建築城牆、生存在河流邊而孕育出繁衍生命。新竹市作為北台灣重要城市之一,城市因為城牆築起城市規模新竹市古名竹塹,回顧新竹市發展。西元一七三三年在清朝時代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圜植為城,西元一八二六年,竹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獲准,重新堪定地基。

12.jpg

CIMG3616.JPG

西元一八二七年年興工,築造周圍為八百六十丈,高度一丈五尺、深度一丈六尺的磚石造城牆,並建立四座城樓,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日據之後因為實施都市街道改正,於西元一九零二年拆掉城牆與城樓,只存東門迎曦門。

CIMG3617.JPG

CIMG3638.JPG

迎曦門城樓下段稱為城座,以條形花崗石石塊疊砌而成,城門洞為圓拱形,是城市的出入口;上層城樓原為木構造建築,現已改為混泥土造,城樓結構共二十四根立柱,屋頂部分為歇山重簷式構造,屋脊的起翹短而有力,以顯示威武的氣氛,城門前豎有石碑一座,為竹塹築成歷史的紀錄。

新竹之心就在東門

CIMG3636.JPG

CIMG3639.JPG

CIMG3640.JPG

城門前的廣場又稱「新竹之心」,周遭大樓林立,也是九條交叉路口圓環之處。為一個結合傳統與現代科技的市民廣場,是新竹文化的象徵地標。座落的東門城廣場前幾年才找來台灣建築獎建築師邱文傑操刀改善。

CIMG3614.JPG

連同一旁親水平台、街舞地下道於西元二零二零年底啟用,成為民眾休憩場域之一,也成市府辦理大型活動的重點區域,市府決定再優化圓環周邊人行道動線,創造更友善的人本步行環境。
船首石

CIMG3627.JPG

CIMG3632.JPG

新竹市東門城廣場美化工程施工過程中,於西元一九九九年四月十日,意外發現護城河地下構造物。清代橋墩中間段之橋墩兩端,雖然被部分混凝土覆蓋,仍隱約可見一縱一橫的砌疊法,石塊呈四十五度斜切的方式砌疊,會合如同雙尖形船首狀,是目前台灣僅見的依傳統工法建構的石材橋墩。

CIMG3635.JPG

這種橋墩唐代稱為「分水金剛雁翅」,顧名思義是採用尖狀橋墩分殺水勢,防止沖擊。犬牙相錯的砌法,格外堅固、兩側雙尖的橋墩,有如浮橋撐持橋樑,如雁翅展翼。

CIMG3631.JPG

CIMG3633.JPG

東門護城河上的橋樑,在清代寬僅五尺(約一百五十公分),約在西元一九一零年至一九二零年時,由於市區改正推行,擴充橋面,原有船形尖端載力不足,在清代橋墩上設立石棺狀之鎮城石,形式可能是日治時代盛行的裝飾收線手法。 東門護城河橋墩遺址含括了清代、日治與戰後興築的構造物,簡潔明白的交代了近三百年來的歷史與時空變化。

城牆發展轉換時代

CIMG3641.JPG

CIMG3620.JPG

總結:一個城市因為城牆發展起來但也因為城牆阻隔發展。從城門旁邊石碑一座,為竹塹築成歷史的紀錄,新竹市一座科技之都市、歷史淵源之區域。來此走走,九條路口輻射核心點就在東門,由國定古蹟定位更能看出東門重要性所在。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新竹市東門圓環相關資訊::

Highlights info row image

新竹市東區東門圓環口

Highlights info row image

03                521        6121

Highlights info row image

開放空間

(無時間限制)

Highlights info row image

國定古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avejim 的頭像
    bravejim

    bravejim的部落格

    bravej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