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景美集應廟座落台北市文山區景美市場內,廟宇位於台北市文山區景美舊街北端,廟埕與台北市文山區景美老街相接,這是很典型的台灣清代街廟配置關係。同時也反映出集應廟與台北市文山區景美舊街形成具有重要之意義。平日香客不多但還是有人來參拜,廟前面的廣場很大但好像沒有開放停車,廟宇裡面古色古香、也反映出台北市文山區景美地區的時代變革

景美集應廟相關資訊::

[台北旅遊]赤粒藝術正如赤粒之名,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會員、現代
台北市文山區景美街37號

英文文法_時間介系詞- POKUYO 教學網

AM6:00-PM21:00

[台北旅遊]赤粒藝術正如赤粒之名,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會員、現代

02   2934    8446

說明符號圖示向量問題圖示符號向量插圖向量圖形及更多互聯網圖片- 互聯網, 俄羅斯, 剪裁圖- iStock

廟宇

佔據風水寶地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景美集應廟以地理位置而言,坐東向西、背山面水,以台北市文山區景美山為其屏山,面向穿越穿景美溪、新店溪,所處方位是一風水極佳之寶地。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回顧景美集應廟宇沿革:最早於清朝咸豐十年(西元一八六○年)由中國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高姓族人建於竹圍內,因經常淹水、風水不佳,於清朝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重新建廟於景美街現址。所以從現在時光再來回推這座廟已經有二百五十七年歷史了

景美地區移民史的重要見證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在正殿高懸當年廟宇落成時高姓族人所贈大平世澤匾額見證歷史。廟內尊王聖像,即渡海來台灣時由福建安溪大坪集應廟而分靈,由於這座廟在清朝時便是台北市文山區景美地區安溪移民信仰中心,也見證反映清朝當時來自中國福建省安溪移民開拓以及景美地區的發展史,極具重要意義和價值。所以在民國後被台灣省政府文獻會核定為三級古蹟(也就是現在的台北市定古蹟)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廟宇歷經三次大整修,每次大修竣工都有贈匾祝賀及銘刻碑文紀念。從這些贈匾祝賀及銘刻碑文紀念顯示出都是從台北市文山區景美地區當地地方仕紳歷代以來重要政治人物來贈送來看更可以感受這座廟宇有多麼重要性。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廟宇正殿主神明祭祀為保儀大夫。因為從古至今大夫一直是應付人體緊急疾病而來因此被稱為集應廟。從正殿視角左偏殿供奉文昌帝君、太歲星君,右偏殿供奉財神爺土地公。所以這座廟有六個神明安殿

規模不大但建築有特色與歷史感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景美集應廟不論從建築風格和建材元素以觀,可以明顯感覺出集應廟已承載豐厚歲月氣息,值得細細品味。正殿前的迷你石雕龍左手執王牌,右手直筆,活靈活現而神氣。

[台北旅遊]二百五十七年歷史景美集應廟,歷經三次大整修、文山

總結:景美集應廟是清代台北盆地淡水河流域漢人拓墾歷史上所遺留下來的重要證物建築,這座廟規模不大、但是本文章上面所述回顧景美集應廟的歷史,不僅代表台北市文山區來自中國福建省安溪移民後代信仰中心,也見證反映了清朝當年安溪先民開拓台北市文山區史實,與景美地區發展歷史。


檢視較大的地圖

景美集應廟相關資訊::

[台北旅遊]赤粒藝術正如赤粒之名,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會員、現代
台北市文山區景美街37號
 

英文文法_時間介系詞- POKUYO 教學網

AM6:00-PM21:00

[台北旅遊]赤粒藝術正如赤粒之名,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會員、現代

02   2934    8446

說明符號圖示向量問題圖示符號向量插圖向量圖形及更多互聯網圖片- 互聯網, 俄羅斯, 剪裁圖- iStock

廟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avejim 的頭像
    bravejim

    bravejim的部落格

    bravej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